中国脑卒中大会传来好消息,这款溶栓取栓神器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1.06.07
脑卒中,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由于发病急、进展快,给医疗机构、尤其是广大基层区县医院的救治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在新技术不断成熟和众多专家、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脑卒中的智能化、远程化、高效化诊疗正加速从科研走向临床。

5月14-16 日,以“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为主题的中国脑卒中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东软医疗携先进的智能诊断产品与临床解决方案受邀参会,并联合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团队等,焕新发布了eStroke国家溶栓取栓影像平台2.0(简称“eStroke国家平台”),以智能创新科技助力国家百万减残工程。



出席发布会的嘉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处长付文豪同志,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徐运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南光贤教授,首都医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杨旗教授,东软医疗MDaaS BG总经理兼人工智能与临床创新研究院院长黄峰博士等 
 
吉训明教授 致辞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规范指导办公室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早在2018年,为了实现同质化医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东软医疗联合发布了公益性平台——eStroke国家溶栓取栓影像平台,旨在为急性脑卒中的及早救治及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提供快速精准指导。
 
运行近三年来,eStroke国家平台用户已达80余家,遍布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已处理近万数据,为远程个性化指导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以及超时间窗卒中患者的救助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黄峰 博士
东软医疗MDaaS BG总经理
兼人工智能与临床创新研究院院长
 
eStroke国家平台具有三大优势:1.支持多模态影像学设备,包括CT、MRI图像等,16排以上多层螺旋CT,1.5T以上磁共振;2.全流程实现自动化,从医院设备扫描序列开始到影像后处理分析、输出影像诊断报告,无需人工干预;3.支持开展脑血管病远程急救与移动急救、高危人群智能预警及干预、脑血管病联合救治、虚拟手术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
                                 
嘉宾关注卒中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此次发布的eStroke2.0,系统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了一倍。这主要得益于全新的eStroke服务器。该服务器除覆盖eStroke云盒子的所有优点外,还具备超强的处理性能及响应速度,从接收到转发极低延迟,完美支撑平台数据的无缝流动。它搭载了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头颈去骨、血管提取、血管分析等强大功能,方便用户进行多模态数据同步分析,提供更精准的处理结果。
 
会上,首都医科⼤学宣武医院互联⽹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eStroke 国家平台联合举办了“eSroke平台优秀病例征集大赛”。大赛采用真实的临床病例,结合eStroke国家平台的分析报告辅助诊疗,不仅实现了跨壁垒沟通,还完整的展现了临床诊断过程,对诊疗模式创新有着建设性的影响及改变。

优秀病例征集大赛获奖单位:自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一等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三医院(二等奖);西京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以、廊坊长征医院(三等奖)

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张再辉主任
分享临床案例与使用体验

借助eStroke国家平台,真正使优质的医疗资源深入到偏远乡村。即使患者在区县医院,也能在首诊时享受到宣武医院的诊疗水平,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随着它的推广普及,必将提高我国急性脑卒中溶栓、取栓患者比例,持续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专家交流现场
 
在发布会后的论坛上,吉训明教授、徐运教授、黄峰博士等专家围绕百万减残、卒中预防等话题,探讨了以eStroke国家平台为代表的新技术,如何进一步提升卒中远程诊疗的效率、精准度和组织变革,为国家“百万减残”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