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软医疗20周年暨高端医学影像临床应用交流会
4月11日,东软医疗20周年暨高端医学影像临床应用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众多行业专家齐聚一堂,纵论高端医学影像临床应用蓝图。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原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自林,卫建委大型医疗设备专家组主席、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建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中华放射学会名誉主委、中华放射学杂志总编辑、伦琴医生集团董事长冯晓源,北京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数字诊疗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蔡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许玉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杨军妍莅临现场。
匠心二十载历程 获专家赞誉
交流会在东软医疗20年回顾专题片中正式拉开序幕。谈及20年发展历程,东软医疗CEO武少杰不无感慨:“从第一台CT的研发,到逐步完善到现在拥有的八大产品线,是几代东软医疗人在奋斗。感谢第一次创业的前辈们为我们打下了如此坚实的基础,在现阶段东软医疗二次创业的道路上,我们会不忘初心,持续创新,提供高质量、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助力《健康中国2030》等国策的实现,惠及人类健康。”

▲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致辞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原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自林在发言中,对东软医疗对于国产医疗设备行业发展所起到的带头和引领作用表示了感谢。赵司长提到,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CT,打破了国际垄断,使得国内CT产品的价格整体大幅下降,也降低了老百姓CT检查的费用。随着东软医疗的逐步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老百姓也享受到质量更好的医疗服务,希望东软医疗继续坚定创新的步伐,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惠及于民。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 原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自林发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中华放射学会名誉主委、中华放射学杂志总编辑、伦琴医生集团董事长冯晓源,在发言中谈及,目前已经与东软医疗合作了十几年,也见证了东软医疗,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众多的国产医疗设备企业中,东软医疗在国际上可谓占有一席之地。
在当下的智慧医疗时代,身为医疗设备企业,仅仅做设备制造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希望东软医疗能够充分利用“硬件+软件”的优势,成为智慧医疗的供应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中华放射学会名誉主委、中华放射学杂志总编辑、
伦琴医生集团董事长冯晓源发言
影像临床应用体验 获用户认可
交流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许玉峰分享了东软医疗NeuViz Prime CT的临床应用情况。
许主任在介绍过程中,通过高心率、低剂量等病例,阐述了NeuViz Prime CT在临床应用中呈现的优势:心率适应范围宽(0.259s转速、25ms时间分辨率)、扫描成功率高(早搏跳过、智能心电编辑、自动选择最佳期像、冠脉运动伪影矫正)、辐射剂量低(业内60kV低剂量成像、自动电流调剂技术、ClearView+迭代算法)、扫描及后处理操作流程简单(全中文操作界面、智能协议选择、后处理流程便捷高效)等。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许玉峰分享东软医疗NeuViz Prime CT临床应用情况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杨军妍以《MRI在传染性疾病中应用的价值》为题,分享了东软医疗磁共振NSM-S15P使用1年半期间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杨主任以HIV头部症状者、乙肝/肝硬化结节及布氏杆菌病脊柱、骨关节症状为例,分析了患者入院常规检查MRI已经成为首选。同时阐述了MRI以多参数、功能与代谢成像技术在肝硬化结节的性质评判及早期小肝癌检出中优势更为突出。
杨主任表示,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东软医疗磁共振临床示范基地,在东软医疗磁共振团队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合作下,科室的各项工作有了大幅提升。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杨军妍 分享东软医疗磁共振NSM-S15P临床应用情况
此外,交流会上,东软医疗产品经理为大家分享了Smart CT、Mobile CT等CT,磁共振NSM-S15P、NeuCare Mammo DR HD雎鸠等产品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在现场举行了NeuCare Mammo DR HD雎鸠的签约仪式。


▲东软医疗NeuCare Mammo DR HD 雎鸠
签约仪式
目前,70%以上的临床诊断依赖于专业放射学影像读取数据,而影像在肿瘤的所有筛查阶段都具备了其他检查手段不可比拟的直观优势,因此医学影像设备尤其是高性能的医学影像设备,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东软医疗将紧握时代机遇,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满足高端医学影像临床应用的需求,创造下一个辉煌20年!